夯实多元解纷的“民心工程”
今年4月7日,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新诉讼服务大厅落成揭牌;9月24日,扬州法院集约送达中心上线运营……
近年来,扬州法院全面开展一站式建设,着力构建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开放互动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打造矛盾纠纷化解“民心工程”。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开展诉讼前调解案件17719件,占新收民事一审案件总数的57.31%,调结案件5968件,大量纠纷被化解在诉前,为推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司法需求作出有力探索。
746名网格法官助力经济复苏
今年,战“疫”贯穿始终。疫情之下,企业复工复产受到很大影响,扬州法院干警主动担任企业的“护航员”“服务员”,走进企业开展巡查、提供法律服务,帮助辖区企业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
法院先后组织746名法官走进社区网格,主动落实疫情联防联控职责,进行卡口执勤、人员摸排、信息登记、隔离管控、后勤保障;成立“复工复产司法保障小组”,组织196名院、庭长“网格法官”走进复工复产企业、商业楼宇96家,结合企业普遍关注的复工复产疑难问题开展法律服务,发放《复工十二条》,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助力地方经济尽快复苏。
其中,仪征市人民法院主动推进全院53名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与全市452名网格员结对共建,择优让网格员承担矛盾化解、法治宣传、协助执行、协助送达等工作,节约矛盾化解成本,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此外,扬州市两级法院大力加强诉源治理,积极推动将民事(行政)案件万人起诉率”纳入地方综治考核指标体系,今年1月至9月扬州市“民事(行政)案件万人起诉率为70.06%。扬州中院还对接创建14个“无讼村居(社区),建立81个审务工作站。据了解,全市法院所有驻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律师工作站的人民调解员和值班律师均已入驻“江苏微解纷”平台,与法院的案件管理系统、司法行政机关的调解管理等系统对接,为当事人提供足不出户的便捷诉讼服务。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法院成功在线调解案件11万余件。
135起跨域立案让群众少跑腿
“现在立案真是太方便了,让我少跑了100多公里路!”在广陵区人民法院李典人民法庭立案窗口前,一起违约纠纷当事人李某正对法官表达谢意。
李某长期将沙石出售给赵某,但赵某以资金紧张为由拖欠货款,多次讨要货款未果,李某来到李典法庭立案大厅,向法官递交了诉状。
被告赵某住所地在常州市天宁区。得知基层法庭能够提供跨域立案服务,李某便向李典法庭提出跨域立案申请。收到原告提交的申请后,法庭随即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微信平台,将诉讼材料发送至天宁区人民法院,并提起跨域立案申请。天宁区法院即刻审核材料,迅速办理立案手续,并将在线生成的案件受理通知书等材料,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平台推送至李典法庭。随后,李典法庭法官将打印好的材料交由李某签收,再将材料寄送给管辖法院。这一案例是江苏省首例基层法庭跨域立案案件。
落实“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司法便民理念,扬州法院积极推进全市法院跨域立案工作全覆盖,全市两级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统一设立跨域立案窗口,设立AB岗跨域立案专员。疫情防控期间,扬州法院大力推进网上“不见面”立案,服务当事人60410人次,有力满足了当事人在特殊时期的诉讼需求。
据统计,开展跨域立案以来,扬州法院先后与河南、上海、天津、浙江等法院成功办理跨域立案135起。
18个速裁团队带来案件高效分流
住在扬州市邗江区的刘律师,因一起交通事故纠纷前往宝应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负责立案的法官助理详细询问该起案件情况,了解到该起纠纷仅针对已发生的医疗费用起诉,且原告因家庭贫困急需拿到该笔费用继续治疗时,法官助理表示,下午宝应法院送达组会将材料送达被告,并尽快排期开庭。
让刘律师没想到的是,当天傍晚,她便接到了下周二开庭的通知。开庭结束,刘律师当天还需去淮安处理另一起案件,第二天出差回到办公室时,判决书已经送达。
这是宝应法院速裁组高效审理的一起典型案件。
2018年2月,作为全省法院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宝应法院成立速裁组,将6名分散在各部门具备一定办案经验且未入额的年轻干警集中起来担任法官助理,每天轮流值班选案。速裁组共有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15人,以“1(员额法官)+N(法官助理)+N(书记员)”的模式编为3个团队。速裁小组采用快立、快审、快调、快结的速裁机制,畅通从立案到调解、审理的工作渠道,有力提高了审判质效。
据了解,扬州辖区的7家基层法院均在立案庭设立速裁组或单独设立速裁庭。全市两级法院共组建18个速裁团队,高效助力案件分流。其中扬州中院立案庭设立速裁组,由5名员额法官集中办理不予受理(立案)、管辖权异议上诉、各类指定管辖等8类案件。
2020年1至9月,全市法院一审民事速裁案件新收18091件,占新收民事一审案件58.51%,结案13146件,平均审理期限40天。
萍乡安源区法院创新金融审判司法服务机制
人民调解与专业审判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