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吉祥迪庆 花开香格里拉 ——迪庆州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取得实效
一个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成、一批批“法律明白人”来到群众当中、一次次便民利民的司法服务、一场场真情为民的普法活动……“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迪庆州各级各部门持续开展全民普法,以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着力点,深入推进以启智工作为重点的“润心”工程,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化拓展“法律七进”,加强以宪法、民法典为重点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着力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培育法治信仰、形成守法自觉,公民法治素养和法治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奋力谱写新时代全民守法普法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示范引导,树立普法风向标。在迪庆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是村(居)民邻家的阿叔阿婶、阿哥阿姐,他们懂法律知政策,他们进村入户宣传法律法规,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引得群众纷纷点赞,他们就是活跃在迪庆乡间社区、大街小巷的“法律明白人”。维西县塔城镇其宗村党总支副书记、李万生就是其中之一。司法所到乡里开展“法律明白人”遴选动员宣传后,他积极自荐,顺利成为一名“法律明白人”,帮助群众解决了不少纠纷矛盾和法律维权问题。“我希望自己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带动身边的村组干部学习法律知识,更好地服务群众。”李万生说。
像李万生这样活跃在群众身边,随时找得着、用得上的“法律明白人”在全州共有2740名,他们多数从村社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中遴选出来,他们了解村情、拥有良好的群众工作经验,善于将理论性较强的法律知识转换成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依托文化活动、节日、各类集市、家庭聚会等场合,积极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律知识和党的政策,讲述身边法治故事,组织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在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基层依法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紧盯关键,普法宣传“精聚焦”增实效。“现在开庭!全体起立!”随着法槌敲响,一场紧张严肃的模拟法庭庭审正式开始。法庭上,同学们扮演的控辩双方围绕争议焦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火药味儿”十足,让在场观摩的学生真正领略庭审现场的严谨与肃穆,零距离感受司法威严。
迪庆紧盯青少年“关键时期”,严格落实“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制度,帮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法治扣子”。全州48所中小学共配备48名“法治副校长”,实现全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100%全覆盖,全州154所幼儿园均已配齐法治辅导员。“八五”普法期间,全州政法部门、教育部门、共青团等职能部门深入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各类法治宣讲430余场次。
聚焦党员干部、企业管理者等重点群体对象,落细落实《关于完善全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开展领导干部年终述法,有效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深入全州各企业开展“法律知识进企业”活动,适时组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负责人、管理层开展法治培训,进一步增强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目前全州已实现国有企业法律顾问配备率达100%,有力的推进了国有企业的合规管理。
着重抓好农村部分受教育程度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群体,主打群众的需求点在哪里,普法的发力点就在哪里。从高山牧场到澜沧江畔,从农家小院到田间地头,充分发挥“高原红色文艺轻骑兵”“流动党校”“农村电影放映队”等红旗宣讲队作用,以牧区流动党校、院坝会、田间课堂等形式,面向群众针对性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打通宣讲“最后一公里”。同时,制作《送法进村当群众贴心人》《以案释法育法律明白人》《齐抓共管做普法责任人》《殷鉴不远闻者足戒》等集纳村民们关心的土地承包、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劳动纠纷、赡养继承等法律知识的普法宣传册及编印口袋书21万余册送到村民手中,让广大村民通过阅读了解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案件以及涉及的法律知识。
招数频出,普法宣传“多点开花”增效能。“喝酒要有度、远离酒精考验!”“守住养老钱,幸福享晚年。”“将人民群众纸上的胜诉权益变成真金白银”······这是2023年11月“法润雪域迪庆 花开香格里拉”迪庆专场直播中普法志愿者们口中不断出现的话语。直播互动环节吸引了9.2万网友的关注和参与,“群众踊跃回答问题的同时也向志愿者提出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问题及诉求,志愿者通过典型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网友答疑解惑。屏幕前的网友纷纷点赞,直呼“涨知识了”!
依托“迪庆普法”微信公众号、“五个播放”小喇叭、“法治宣传一日一说法”栏目、“主播每日说法”等电视、报刊等传播媒介,增强普法的互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同时,全州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州法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开设“雪域普法微课堂”“以案释法”“普法强基在行动”等专栏,通过发布原创微视频、法治漫画、以案释法、热点问题分析等形式开展“云”上普法活动;香格里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结合自身职能职责拍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等一系列普法小视频,使普法更接地气,更为群众喜闻乐见。
此外,各乡镇(社区)、各部门、各单位充分发挥乡村法治小喇叭、各类微信群、QQ群等融媒体作用,借助重要时间节点,以户代会、火塘会、集中宣讲等方式推进各类专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推送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经营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定期推送法治资讯、法律法规解读、普法案例等,让普法宣传走进人民群众工作、生产、生活中。结合地域特色、群体特点、风土人情,通过开展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非遗+普法”、“法治宣传融民俗 基层普法促和谐”民族文化汇演等活动,量体裁衣,分类普法,推动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迪庆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建设迪庆州法治宣传产品资源库,目前州级资源库成功入库平面海报、视频产品、以案释法、宣传标语、音频产品等240余条法治宣传产品,满足了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的需求。全州共建成各级各类法治教育基地(中心)12个,建设完成县(市)法治文化广场(公园)3个,乡镇法治文化阵地6个,村(社区)法治宣传教育文化场所18个,建成法治场所、法治文化墙、法治图书角等村级法治文化设施142个,成功创建5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如今的迪庆,田间地头里,大喇叭还定期播放民法典的普法小案例,群众从手机中了解法律知识成为平常事。各个社区、村落里,那些扎根于基层、活跃在群众身边的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热心公益的法律工作者,将专业的法律条文“掰开揉碎”,变成群众的家常话,在与群众亲切地拉家常中就完成了普法。家风与法治相融,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深入人心,家风民风向善向好,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一幅以法治为底色的平安新画卷正在迪庆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