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郭勒:耐心疏导化心结 撑起未成年人保护司法蓝天
“真的谢谢法官,经过你的劝说后,现在孩子又变得活泼开朗了,像以前一样认真学习,我们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在对小华做完心理疏导后的几天,小华的奶奶给陶曼法官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人民法院主审法官陶曼在对被判刑被告人的未成年子女进行回访时,小华的奶奶告诉法官,小华在父亲被判刑后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小华之前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最近身边有人告诉他,父亲犯罪了,他学习也没有用,以后考不上大学,这让往日积极努力的小华变得敏感、焦虑,对学习的热情不高,不爱出门、也不愿意与人沟通。得知该情况后,陶曼法官让奶奶把放学后的小华接到法院,了解其心理状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你喜欢学习吗?你觉得你哪科学得更好?你以后长大想干什么?”小华一一回答了法官的提问。
“你理科这么好,以后能当科学家啊!”
小华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问法官“我能上大学吗?”
经过了解后得知,小华是一个内心细腻、缺乏安全感、防范心理强的孩子。法官告诉他,他不仅可以上大学,而且像他这么聪明勤奋的孩子,以后还会大有作为的,法官阿姨也会陪伴帮助他成长。听到这些,小华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法官阿姨,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好好报答我奶奶”,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小华成功走出了父亲犯罪行为带来的负面情绪,主动表示以后要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霍市法院积极贯彻“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司法理念,在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判后跟踪、回访、帮扶的同时,将关爱对象延伸到成年被告人的未成年子女。下一步,霍市法院“育璞少审”工作室将进一步加大对未成年人的帮扶力度,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更多的未成年人走出心理阴影,重树生活信心,将温暖人心的司法力量传递给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孩子。